在中国,被拘留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刑事诉讼中,当公安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可能逃避侦查、串供或者有其他妨碍司法行为时,会依法对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。然而,拘留并不意味着无期,根据我国《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,对于符合条件的嫌疑人,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。
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,由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决定,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,以确保其不逃避侦查和审判,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的一种强制措施。这并不是保释,因为保释通常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中,而在我国,我们称之为取保候审。
对于能否申请取保候审,法律规定了具体条件。犯罪嫌疑人应当没有犯罪前科,或者虽有前科但不致再危害社会;其次,被拘留的原因如果是轻微的或者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,且没有社会危险性的,一般可以考虑取保候审;犯罪嫌疑人愿意配合调查,不逃避法律责任,能够主动消除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。
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通常包括向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,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,然后由公安机关审查并报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批准。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,法院或检察院将会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,嫌疑人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,而无需继续在看守所等待审判。
然而,取保候审并非绝对自由,嫌疑人需要遵守一系列的义务,如不得离开规定的居住地、不得干扰证人作证、不得毁灭证据等。如果违反这些义务,可能会被撤销取保候审,重新收监。
总的来说,被拘留的嫌疑人是否能保释出来,取决于其个人情况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,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。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、公平地处理每一个案件,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,同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。